外围滚球app_腾讯体育官网_手机版下载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是: 发展巡礼

【学院发展篇】为了赢得未来的国际竞争,前行在路上

——【十四次党代会专题报道】机械与车辆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FISC”理念成长记

供稿: 机车学院 詹依宁       编辑: 新闻中心 辛嘉洋    浏览次数: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27日

  【编者按】近期,外围滚球app:将迎来第十四次党代会,在学校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和制定“十三五”规划大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争创一流”步伐,党委宣传部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学校、学院自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成绩。

  2015年3月22日下午,在1号教学楼会议室外站满了这样一群等候的学生,他们或独自准备口语,或三两交流经验,神色有些许紧张,但眼神中却充满憧憬与坚定。原来,这些学生是机械与车辆学院2012级有意向赴德国、意大利参加交流学习的本科生,会议室内正在进行的是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CSC奖学金的校内选拔面试,他们从百余人中脱颖而出,具备了奖学金申请资格并进入了面试。但在不远的六年前,这个数字却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个位数“1”。短短几年内,机械与车辆学院是如何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取得的突飞猛进?这要先从几个字母说起——“FISC”。外围滚球app: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机械与车辆学院紧紧抓住“十二五”发展机遇,为了积极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的“FISC”理念——教师的国际融合、学生的跨国界流动、课程的国际同步、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

由“1”到“破百”

  实现学生跨国界流动,前提便是与国外高校研究讨论、制定方案、达成合作。以中德交换项目为例,与包含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德国名校对接课程、确定交换名额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学院里有一大批老师为了将更多优秀学生送出国门、打开国际化视野而默默付出着。据时任常务副院长唐水源教授回忆,2009年,他和多位教授认真研讨教学计划,再到和德国高校讨论能交换几名学生,整个过程十分艰辛,最终与亚琛工业大学达成协议送出了1名我校的本科生;2010年,合作高校又增加了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目前,学院已与德国的全部TU9高校达成交换协议。机械工程国际化教育专业责任教授张旭介绍,交换生项目最重要的问题是与国外课程对接,因为双方课程的名称、学分、内容都有所区别,所以需要反复、细致商议,德国高校非常认真,会对很多课程做很详细的评估,老师们会提供非常详细的英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内容等,这是实现学分互认的关键。

 

 

  近年来,从本科生入校第一天的新生见面会开始,学院便将国际化相关内容作为重点向学生进行宣传,让学生早了解、早准备,相关教授定期召集低年级学生开会答疑,督促其学业并摸底、辅导语言学习,辅导员、班主任也全程参与其中,工业工程专业责任教授薛庆就是其中之一。她曾参与组织法国工程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等多个项目,同时她也是2013级本科生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中经常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信息,例如怎样选择学校、怎样提前准备等。每年在交换学生临行前,学院会召开教育会,对参加交换项目学生的学习、纪律、安全、生活等提出明确要求;在交换项目结束回国后,学院也会召开汇报会,详细总结学生在外学习生活情况,多种方式进行总结与传承,形成闭环管控,良性发展。
  
  几年间,学院与德国伙伴大学交换学生数量稳步增长,直接带动了各类国际交流项目的发展,学生的跨国界流动在过去几年的进步令人鼓舞!2013年,学院开始向瑞士、西班牙、荷兰、瑞典、意大利等国家的伙伴大学派送交换生;2014年,全院大三、大四共有127名本科生参加了包括交换学习、联合毕业设计、双学位等在内的各类国际交流项目。

在国际平台中实现自我服务和成长

  为了更好地做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服务,2013年广大在海外交换的学生组建了驻外青年联合会,搭建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交流平台,实现了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和朋辈互助,逐渐成为学院本科生国际交流工作的窗口和桥梁,目前已形成高年级帮带低年级的联动机制。学生跨国界流动带来的主动学习、自我规划和管理的正能量也无形中带动了学风良性发展。

  在国内,青年联合会成员收集和整理学院历年本科生国际交流数据及毕业去向,建立了人才资源库,并在学院就业发展论坛上与各年级同学分享;在成员出国前组织交流说明会,帮助同学做好国外学习和生活规划;在国际交流期间,国内外成员保持定期联络,完成信息及档案管理,协助做好研究生申请等工作。他们定期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教务处以及学院反馈国外学习和生活情况;定期举办研讨会,分享交流期间的心得和收获,互相帮助、解决困难;积极关注国内外专业进展,做到充分沟通、合作发展、共享资源;与University of Stuttgart等高校进行学生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并逐步开展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拓宽了学院青年培养工作的外沿。
 

  谈到整个过程期间的感受,2011级本科生刘焱宁说:“专业责任教授和我一起讨论国外选课和学分转换,在我申请国外的科研机会时,为我递交推荐信,帮我争取到了难得的机会。辅导员、班主任和学长们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比如提醒我注意需要办理的各类手续和海外的生活。”2010级本科生闫奥博分享道:“交流项目以及驻外青年联合会给了我机会,使我们可以站在更开阔的平台与他人一起成长;使我们能够证明自己,可以在陌生的国度活出自己的精彩。”目前已经在德国工作的2007级本科生邱龄莹说:“2010年,我通过母校与慕尼黑工业大学的交换项目来到德国,使我看到了原本生活之外的新世界,我可以学习新的知识,感受新的文化,让我更加包容、更加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更加充满创造性,在新的环境下为实现自我价值、奉献伟大祖国而努力。”

“机械国际”的“国际范儿”

  2011年,学院正式启动了FISC-Mechanical Engineering国际化教育本科专业,基本实现教学计划的国际化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许多国外大学做了对比研究。“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课程我们都有研究过,国际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不可能完全照搬一套课程体系,所以我们在考察借鉴海外高校的基础之上,又根据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以及教学规律进行了调整。实践过程中,如何讲授课程、课程之间如何衔接、能力培养如何在课程中贯穿,等等,这些问题需要逐步去学习和完善。”张旭说。
 

  
  除此之外,为了实现贯穿式的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一站到底”的学习平台,学院还制定了“机械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学校第一个启动招生和实施培养的博士生全英文专业,“机械工程”全英文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于2011年开始规划立项,历时两年准备,2013年9月得以实施。该专业按照机械工程国际化培养模式,打破了按产品划分学科和开设课程的方式,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专业基础,同时全面提高博士生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为赢得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学术科研的国际融合与合作

  学院从新进教师选拔、青年教师培养、国际伙伴大学教师加盟等渠道改善教师构成的多元化。2011年以来,学院新进教师中具有国外教育、工作经历的比例逐年提高,同时注重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著名高校访学,2014年,学院参与国际访学项目的教师有14名。学院通过“111引智计划”等项目邀请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拉夫堡大学、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哈塞尔特大学、东京大学等一大批学者来校讲学、联合培养研究生。2012年起,学院延请国外大学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邹渊副教授是学院参与实施“111引智计划”的青年教师,邹渊说:“中外学者交流合作是一个双向行为,我们在邀请学者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生素养和科研环境,以此来吸引国外学者与我们合作,并建立长期关系,做出自己的特色。”

 

 

  学院还一直与世界著名大学开展一些科研合作,例如,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成立“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实验室,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联合组建“新概念动力机械与能源”实验室,与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大学设立“BIT-ETH新能源车辆动态系统与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与德州仪器设立“BlackBerry-QNX-德州仪器车载信息系统联合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TIT-BIT机械工程学术交流会”“中德辅助驾驶与交通安全学术年会”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与波兰TAURON集团、华沙理工大学签订了中波e-Bus项目合作协议,使得腾讯体育官网:研发的纯电动汽车走向欧洲市场。

  未来,学院将继续积极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争取更多的学生跨国界流动,加强教师的国际融合,完善课程的国际同步,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统筹各方资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再创新台阶。为了赢得未来的国际竞争,师生们一直前行在路上!
 

(审核:$curArticle.audit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