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滚球app_腾讯体育官网_手机版下载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报】专访腾讯体育官网:校长胡海岩院士:思想立校建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吕莎   摘编:党委宣传部  张巍

 思想立校  建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

——访外围滚球app: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

  ■胡海岩,1956年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教授。现任外围滚球app: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报记者  吕莎

 
  翻开胡海岩校长的履历,比担任十年校长职务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在专业领域的成就,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年仅50岁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一次见到胡校长,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令记者惊讶的是,顶着院士、力学专家等一大串头衔的他,说起教育公平、高校治理、社会科学发展等话题,思路清晰、见地深刻,其谈吐睿智绝不输人文学者半分。
9月26日,即将迎来外围滚球app:七十岁华诞。赶在校庆之际,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胡海岩校长,期冀从其言语中展现这所著名大学一路走来的历程,亦将这位怀有人文精神的理工科学者的思想分享给读者。

  走特色发展道路

  记者:外围滚球app: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和砥砺奋进,学校综合实力雄厚,人才培养成效突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目前北理的优势学科主要有哪些?

  胡海岩:外围滚球app:的前身是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自然科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成为国家首批确立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也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2000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行列”,成为国家第10所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70年来,北理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秉承延安精神,充分发挥国防科技优势,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一批服务国防科技发展,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电动车辆、仿生机器人、空间自适应光学、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北京奥运会和2009年国庆阅兵展示了学校的部分最新科研成果。“十一五”以来,学校已获得1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记者: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定为“强地、扬信、拓天”,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包含了哪些内容?学校进一步发展有何规划和目标?

  胡海岩:“强地、扬信、拓天”是学校未来的特色发展目标和路径,是指重点建设好地面武器类、信息电子类、航天类三个主干学科群,打造引领国防科技发展的主干学科和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优势学科,努力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建设,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经过“十二五”建设,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质量、人均科研产出、学术论文质量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成为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到2020年,经过“十三五”建设,学校在特色学科建设、领军专家汇聚、创新人才培养、原创科研成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若干重点发展领域跻身亚洲领先地位,成为理工为主的亚洲一流大学;到204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理工为主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文精神是指路之灯

   记者:当前,理工科院校兴办文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理工科院校兴办文科的困难在哪里?

   胡海岩: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涉及理工科大学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体现了理工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思路。

   对于理工科大学,兴办高水平的文科确实存在困难,比如说建设理念问题、建设资金问题、评价机制问题、投入产出问题、招生就业问题等等。通常,理工科大学兴办的文科处于配角,其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束缚,文科对理工科的促进作用也被大打折扣。

   记者:北理目前有哪些文科院系?如何进一步发展文科?

   胡海岩:我认为,重点理工科大学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建设高水平文科,这种建设应该是基于理工科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的建设,是有针对性的建设,是内涵发展式的建设,建设的重点是要使目前薄弱的文科和优势的理工科形成互动。因此,北理提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坚持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在发展好优势理工科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文科的自身发展。文科建设要符合其特有的发展规律,要为学校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提供智慧和力量,要为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提供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北理设立的人文与社科学部试图为文科建设营造更加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评价与激励机制,使学校现有的管理与经济、法学、人文、外语、艺术设计等文科学院能够借助学校理工科发展的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对学校整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记者:大学应当是传承文明的场所,弘扬先进文化的主导力量。在理工科院校,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叫做“科学精神”,然而“人文精神”相对薄弱。您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胡海岩:大学与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了传承文化和探索真理的神圣使命。对于理工科大学而言,我们谈及较多的是探索真理的目标,科学精神正是在探索真理道路上师生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理工科大学尤为重视和强调科学精神,似乎对于人文精神和文化传承缺少明确的要求。

   我认为,这只是一种表象。理工科大学对于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追求与渴望同样执著和强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可以说,科学精神教导我们做事,人文精神教导我们做人;科学精神指引我们走好学术追求之路,人文精神指引我们塑造完美人格之心。如果把科学精神比喻为成长的路的话,那么人文精神则是道路上的灯。

  科技与人文相似相通

   记者:您曾向研究生介绍如何欣赏技术科学之美,阐述了技术科学与美学的关系。您认为,怎样从科技的视角看人文,或者怎样从人文的视角看科技?

   胡海岩:科技与人文确实有相似和相通之处。先以技术科学为例,它具有统一性、简洁性、对称性、奇异性等典型的美学特征,而美学属于艺术与哲学的范畴。再以信息时代的艺术为例,其发展得到了最现代的声、光、电、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甚至获得了分形几何学等前沿科学的引领。至于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已聚焦于能源、环境、健康等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管理、法律、伦理方面的新问题。如果从创造性的角度去看,科技和人文更是相通的,其最高追求都是可以造福人类的原创性。

  具有较高品位的科技人员,往往善于从人文视角看科技,强调人文对于科技的促进作用。同样,许多具有远见的人文学者日益关注当代科技发展,并将其引入人文教育和创作。

   因此,从人文角度看科技,不仅对于科技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人文发展有积极的反哺功效。在科技研究中,需要沿着欣赏完美、发现不完美、探索更高层次的完美的螺旋式道路去攀登,从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同样,在人文探索中,需要沿着遵循规律、打破规律、寻找更高层次的规律的螺旋式道路去探索,期待持续创造优秀作品。

  北理将坚持“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在强调和突出理工学科建设发展的同时,十分关注和重视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协调发展。这种积极作用在不久的将来不仅会体现在学科建设上,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作用也将日益显著。

  大学之务根于思想立校

   记者:您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工作,这一海外留学经历是否为您治校提供了不同理念?您认为,国外高校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胡海岩:现在很多人在谈及国内外大学的异同时,注重在两者的办学体制、办学主体、办学目标等具体的大学建设要素上进行对比和分析。客观地看,我国高等教育在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民受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极大增强,在建设和发展中十分注重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

   1992年至1994年,我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力学研究所任洪堡基金研究员,使我比较全面和深刻地领略了德国大学的求实气氛。1996年至1997年,我在美国Duke大学担任访问教授,充分感受了美国一流大学的创新追求。结合十多年前的感受,今天我更愿意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谈中外大学的异同。大学的发展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必须面向世界,走开放办学、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勇于创新的道路。因此,国外大学好的做法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这对于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有裨益。

   举例来说,国外大学的体制和机制较好地体现了教授治学。教授是教学和科研的主体,是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关系到大学能否有效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这将为高等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必须及时改革学校内部的体制机制,以适应未来发展。

   近年来,北理日益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依法治校、教授治学、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内部体制结构。学部制度建设就是我校积极探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已获得教授群体的普遍认可。
 记者:您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什么样子的?

   胡海岩:作为一名校长、一名学者、一名教师,我认为:大学之务,根于思想立校;学者之道,在于探索求真;教师之责,源于教书育人;为人之品,当奉献社会国家。因此,我曾将大学比喻为一本书、一首诗和一幅画,大学的精彩在于书中的真理和创新,在于诗中的品格和责任,在于画中的丰富和多姿。这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