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滚球app_腾讯体育官网_手机版下载

图片

【中国科学报】李健委员:坚持创业趋势,适当改变培养方式


  原文标题:创业教育“过火”了吗

  原文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7/3/321522.shtm?id=321522

  

“现在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些‘过火’了,大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应该以学业为重,过分关注创业并不适宜。”就在两会开幕前不久的一次论坛上,某位青年企业家在谈及高校普遍开展的创业教育时,如是说道。

近些年来,创业教育的话题一直是高教领域的热点话题,有关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促进包括创业教育在内的“双创”教育在校园内的普及。但必须承认的是,如这位企业家这样的观点也有一定的市场。那么,在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看来,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是否真的已经到了“过火”的地步?

全国政协委员、外围滚球app: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

坚持创业趋势,适当改变培养方式

  从去年开始,我国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创新,这是有深刻背景的。首先,我国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而高科技及其产业发展急需一批高素质人才去创业。国际经验也表明,年轻人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其次,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靠现有渠道解决所有毕业生工作存在着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就能解决一批学生的就业问题;最后,从国内实践来看,有不少大学生、年轻人创业成功的案例。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有人说,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已经“过火”。我认为还没有到“过火”的程度,但是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大学生的创业,设立了相关机制,比如创业孵化器、休学创业等。但遗憾的是,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还有一些欠缺。同时,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还不能满足社会创业的需求,创业成功比例较低。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和体制不太适应创业创新对人才的要求。目前重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知识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创业创新人才。这两种人才需求的素质不一样。通常学习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创业成功率反而比成绩拔尖的高,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适合知识创新,这提醒我们要对人才进行分层分类培养,鼓励部分学校学生创新创业,支持部分学生创业,而不是让所有人 “一窝蜂”盲目创业。

  在国际上,美国、芬兰等国家培养出的学生之所以创新创业成功率高,是因为高校与社会企业联系密切。一方面,学生会去企业实践;另一方面,高校也会直接从企业招聘教师或邀请企业专家参加授课和考评。我国的高校教育是一个相对封的闭体系,高校老师去企业工作的案例较多,但是企业人员进入高校当老师的渠道不畅,很少有企业人员转行到高校当老师。所以,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技术创新的前沿在企业,高校的书本知识落后于实践,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借鉴外国高校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积累把理论技术转化为社会实践的经验。

  总的来说,我国创业的趋势是正确的,但需要适当改变学生的培养方式,加强有效的规范指导。

分享到: